印度尼西亚华侨企业家、著名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余德耀(Budi Tek) 在中国当代艺术,特别在当代艺术装置作品收藏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雅加达余德耀美术馆(Yuz Museum) 开幕6年之后,位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余德耀美术馆也将在5月迎来开馆的首个个展。

Q:你对余德耀美术馆的定位以及期望是什么?

A:这座展馆的体量很适合我的个人收藏展,尤其是大型的装置作品。对于艺术,我的理解是它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余德耀美术馆的建立,也就是想要通过这个平台来传递关于“爱”的认识。我常说欣赏艺术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同时我对于我们的策展人和工作团队也很有信心,余德耀美术馆将会带来优秀的当代艺术展。

Q:你为什么对装置艺术作品及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如此情有独钟?

A:我确实很喜欢装置艺术作品,看过我的收藏之后不难发现,其实我的口味挺重的。我尤其喜爱那些体量很大的装置艺术作品。比如我非常喜欢的阿德尔·阿贝德赛梅(Adel Abdessemed)的作品。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其实理由不复杂,我是华人,觉得对于我们的文化与历史,以及这几十年中因为外部与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社会、文化以及精神领域的巨大变化,都是非常好的艺术创作激发点,我也很欣赏和喜欢这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

Q:从藏家转为美术馆创办人,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什么?对美术馆营运与收支平衡有什么计划?

A:我依然是一名收藏者,开美术馆对我而言也不陌生,2008年雅加达余德耀美术馆就是例子。但如今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则很不同,一来直观上可以对比的当然是场馆的体量。二来在我常常很强烈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在积累了几十年后,在艺术上的发展正在迎来一个爆发的阶段,就如同徐汇的“西岸文化走廊”,如此多的民间公共艺术平台与美术馆的先后出现,也证明了我们身处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一个身份转变的时代。对收藏者而言能参与到这个进程之中,是很让人激动的。

美术馆的运营与收支平衡确实是一个普遍难题。民间美术馆当然没有公立美术馆或有着财团背景的美术馆那样雄厚的经济支持。运营上,我们美术馆本身依然是公共艺术平台。而美术馆中的半露天玻璃穹顶下的空间,将可供承办活动、场地出租,以取得对成本支出的一定补充。我们也会有一个完整的运营团队,尽可能做好收支平衡的工作。

■编辑 詹岑宏、绿克、颜晓霞、盛时 ■摄影 JACQUE CHONG

Tags: 艺术, Budi Tek, 艺术馆, 余德耀